首页 > 资讯 > > >正文

全球热讯:业绩亏损、学员退款难、实控人套现,中公教育怎么了?

2023-02-08 17:30:23 来源:云掌财经经理人杂志

中公教育,何至于此?

来源 | 经理人传媒旗下《经理人》杂志

全媒体记者/孙晨


(资料图片)

来源/官网

近日,中公教育陷入学员退费风波,这背后,是公司业绩持续亏损导致的资金链问题。自去年11月至今,公司实际控制人鲁忠芳、李永新母子正忙于转让股份,筹集资金,支持中公教育的发展。

大额亏损、陷退费风波

2月6日,面对投资者咨询退费风波问题,中公教育表示,公司业务随着疫情缓解快速恢复,公司正积极筹措资金尽快解决退费问题中。

从回复中可以发现,中公教育的确存在退费难题,公司正在筹集资金,那么中公教育的退费难题具体情况如何?

据央广网,2022年5月份,甘肃人孙宁(化名)与中公教育签订了一份特岗教师协议班合同显示,如乙方笔试未通过,且乙方不继续参加甲方组织的其他课程,甲方向乙方退还培训费用2万元。退费时间在30—45个工作日。

两个月后的7月25日,孙宁未能上岸,在8月3日提交退费申请,经过沟通,中公教育老师称可以分期付款,首期退费30%,但截至当年12月29日,仍未收到第一笔退款。

无独有偶,据温州网,在2022年报考了乐青事业单位考试的小陈,同样与中公教育签订了“笔试协议班”,总费用25800元。协议明确,若小陈笔试未通过,中公教育将退费20000元。

去年8月2日,小陈提交退费手续,在9月26日仍未收到退款,经过询问,却等来了“退费超期”的回复,同时,工作人员向小陈提供两种方案,在12月17日退款或退款延期至2023年1月10日,期间免费为小陈上一期25天25晚的面授课程。

到了退款当天,工作人员称,目前公司遇到较大困难,无法一次性退付全款,并要求与小陈签订分期退费协议,从2022年12月至2023年5月每月退还3000元,6月退还2000元。

另外,在黑猫投诉和领导留言板块,同样有许多消费者投诉中公教育,主要还是聚焦在退费难的问题。

作为国内教育培训龙头,中公教育早在2010年就已经推出了协议班,学费较普通班昂贵,即签订协议班的学员最后若未能成功通过笔试面试,则可以部分或全额退款,也可以理解为“不过包退班”。

学员退费难的背后,中公教育显然面临着资金链紧张的难题,那么公司的资金缺口又有多大呢?

根据业绩预告,中公教育2022年盈利有所收窄,但仍旧不乐观,具体来看,公司归母净利润9亿元~12亿元,上年同期亏损额为23.7亿元,扣非净利润9.2亿元~12.2亿元,上年同期亏损额为24.86亿元。

对此,中公教育表示,公司经营亏损大幅减少主要受益于成本费用的较好控制。报告期内,中公教育全面启动2022年度的经营提振计划,通过全面调整产品结构、内部优化降本增效、阿米巴经营改革、线上与线下加速融合等措施,使公司成本费用得到良好控制。

然而,即使亏损收窄,中公教育面临的难题并没有得到缓解。截至2022年第三季度,中公教育的货币资金为4.57亿元,而合同负债(主要以预收培训费为主)则是高达47.36亿元。

对比来看,2019年至2021年,中公教育的货币资金分别为27.24亿元、59.50亿元、19.7亿元,同期的合同负债(预收款项)分别为26.34亿元、49.25亿元、30.64亿元。前两年的货币资金足以覆盖合同负债,第三年的货币资金明显不足以覆盖合同负债,而2022年Q3则出现了一道“鸿沟”。

另外,2019年至2021年1~9月,中公教育协议班整体退费金额分别为74.23亿元、100.09亿元、123.97亿元,对应的退费率分别为44.14%、46.54%、65.81%。

显而易见的是,中公教育协议班的退费金额、退费率一路猛增,不知道该情况是否会延续,若延续,则意味着情况将继续恶化。

频繁套现,来输血?

中公教育创建于1999年,在2018年借壳“亚夏汽车”成功登陆资本市场,彼时,中公教育股价迎来了一波猛涨,这也让实际控制人鲁忠芳、李永新母子的身价水涨船高,在2019年以585亿元成为中国教育领域新首富,在2021年以1293.7亿元位列《新财富500富人榜》第26位。

不过,伴随着业绩暴雷,中公教育股价迎来了骤降,市值也迎来了大幅缩水,截至2023年2月8日收盘,中公教育股价为5.80元/股(前复权,下同),总市值约358亿元。

在中公教育陷入退款风波之际,公司实际控制人鲁忠芳、李永新母子在近期则频频通过转让股权进行套现。

2022年11月10日,鲁忠芳与上海拓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拓牌兴丰9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签订股权转让协议,将3.08亿股股票以4.37元/股转让给后者,交易对价为13.48亿元,于当月25日完成过户。

11月30日,鲁忠芳与广州康祺资产管理中心(有限合伙)(代表“康祺资产初心1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签订股权转让协议,拟向后者转让3.08亿股股票,转让价格4.48元/股,交易对价13.82亿元,于12月14日完成过户。

11月22日,鲁忠芳与湖南省财信常勤壹号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签订股权转让协议,拟向后者转让3.4亿股股票,转让价格4.698元/股,交易对价15.96亿元,于今年1月3日完成过户。

12月9日,鲁忠芳与上海凯双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代表“楷双贡嘎10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上海通怡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代表“通怡紫金3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及华泰证券(上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签订股权转让协议,拟向两家私募基金分别转让2.75亿股,约定价格均为3.885元/股,交易对价均为10.68亿元,于23日完成过户。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交易是鲁忠芳未能及时履行股票质押协议引起的,这也让转让股票价格较低,仅相当于前一交易日收盘价的70%。

12月22日,鲁忠芳拟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向江苏熙华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银湖麒麟5号转让1.26亿股股票;李永新拟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向王骏飞转让1.59亿股;李永新与王振东(中公教育联合创始人)拟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合计向信达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管理的信达证券中益2号转让1.23亿股,约定转让价格均为3.619元/股,交易对价分别为4.58亿元、5.75亿元、4.46亿元(王振东、李永新分别为3.44亿元、1.02亿元),上述交易于今年1月10日前完成过户。另外,三大交易也是在相关主体未能及时履行股票质押协议引起的。

今年1月12日,鲁忠芳与陕西省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代表“陕国投•云起1号证券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签订协议,拟向后者转让3.15亿股股份,转让价格4.311元/股,交易对价13.56亿元,于当月20日完成过户。

2021年报显示,中公教育实际控制人鲁忠芳、李永新母子在公司持股比例分别为41.36%、18.35%,合计59.71%,逼近60%,然而,经过一系列转让股份操作后,截至1月20日,两人持股比例分别降至7.79%、15.31%,即使再加上一致行动人北京中公未来信息咨询中心(有限合伙)的持股比例1.30%,鲁忠芳、李永新母子合计持股比例仅为24.40%,不足四分之一。

从持股比例来看,鲁忠芳、李永新母子存在大权旁落的风险,而若要加强自身控制地位,则需要与联合创始人王振东(持股比例10.33%)成为一致行动人。

通过转让股份,鲁忠芳、李永新母子合计套现金额约89.53亿元,那么有多少资金会用于支持中公教育的发展呢?梳理发现,中公教育发布的前三条转让公告明确指出转让资金将主要用于支持上市公司的发展,合计转让金额为43.26亿元。至于是以什么形式提供资金,不外乎实际控制人借款给上市公司,收取一定的利息费用。

值得思考的是,中公教育推出的“协议班”是先收款的模式,公司能够拿着这部分钱用于保本理财,可谓是不缺钱的典范,那么为何还会出现这种严重的资金链问题?

关键词: 中公教育 实际控制人 货币资金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推荐阅读

资讯

行业

服务

人才